星空体育体育河南谱新篇 全民健身惠中原

2024-01-24 17:39: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星空体育1952年6月,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一年多之后的1954年1月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1955年1月更名为河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2000年5月更名为河南省体育局。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河南体育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站在70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河南全方位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努力与成绩,可以发现: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竞技体育英雄辈出,河南体育健儿拼搏赛场出彩频频;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规模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体育文化魅力四射,走向世界的交流影响更加广泛。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体育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体育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体育强国建设擘画出宏伟蓝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体育河南,河南体育发展踏上新征程。

  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河南体育宗旨在胸,初心不改——用新作为添彩新征程,为体育强省、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954年,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年代。但从河南省体委成立那一天起,河南体育人从未忘记体育事业的初心和宗旨——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1957年,能容纳15000名观众的河南省体育场竣工,成为当时省城的标志性建筑;1959年,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在此隆重举行。

  1966年,可容纳5000多名观众的省体育馆建成投用,成为当时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河南省职工篮球赛、河南省武术表演、全省第一家波浪式旱冰场……省体育馆作为地标建筑,不仅见证着各个年代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承载着关于时代的美好记忆。

  斗转星移。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升级,全民健身开始在中原大地向纵深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住了全民健身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迅速作出新的部署,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21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的目标;2021年12月,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力争迈入体育强省行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2022年7月,河南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河南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着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健身场馆设施建设、赛事活动、体育社会组织等供给侧持续发力,助力全民健身深入开展。

  2021年12月,河南省体育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加快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中原大地,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沿黄自行车赛、“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持续发挥着引领作用,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体育活动带来极大影响,省体育局迅速反应、开辟“线上战场”,组织体育明星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录制适合居家健身的运动项目教学视频,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百余次,每年吸引1500余万人次参与。

  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首次举办的河南省全民健身大会,涵盖三大球、乒乓球、定向赛等10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时间跨度3个月,充分体现出全民性、公益性、融合性。

  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群众赛事活动“社区运动会”自2023年开始举办以来已走遍全省城乡50多个县区、吸引近6万人参加,真正把赛事活动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第四届全国老健会,河南代表团优胜奖总数、第一名总数均列各代表团之首,河南老年人体育经验全国推广。

  2023年8月18日晚,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洛阳盛大开幕星空体育。从1959年第一届省运会的7个地市3000多人到第十四届省运会的青少年竞技组、学校组、社会组三大组别,直接参赛人数近5万人,四年一度的省运会已经发展成为我省规模最大星空体育、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展示河南精神风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检阅全民健身成果的全民体育盛会。

  2024年新年伊始,河南全民健身再传佳音——灵宝市焦村镇乡村篮球赛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

  要让更多的人“动起来”,健身场所便利充足也是重要条件。目前我省体育场地总数达到31.1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3块,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城区全部建成或在建“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以及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与此同时,各地还充分利用城区“金边银角”及河流、湖泊周边建起了体育公园。“十四五”以来,我省新建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32个,新增公共体育场馆64个,县级“两场三馆”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位于洛阳市立雪路的立雪社区体育公园包含室内健身中心和室外体育公园,服务半径达3公里,辐射周边3万余人。在室内健身中心,诸多年轻态、科技范十足的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而这样的社区健身中心年卡365元,每天只需1元即可。除健身器材、场地的使用外,健身中心也提供专业性课程等收费项目,满足不同运动人群的需求,此举也是对洛阳市委提出建立“依托社区、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积极探索,深受市民欢迎。

  越来越周到的“健身服务”,带动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600余万人,人口占比36.5%,距《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赛事活动、健身场馆设施多了,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体育社会组织也应势而增。目前,我省共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7396个,体育俱乐部208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9.2万名。

  全民健身推进过程中,体卫融合、体教融合、体旅融合成为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有效抓手和途径,体育与卫生部门联手,建立起体育与卫生、健康、康养等人才的融合培养机制和社区“健康驿站示范点”,以期持续提升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省体育局的驻村帮扶工作也融入体育元素——围绕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从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入手,结合体育工作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

  未来,河南体育人将继续把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打造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国家强则体育强星空体育,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争光添彩”也因此成为体育重要的综合功能和价值之一——没有什么比拼搏赛场更激动人心、更能体现体育精神,没有什么比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更能彰显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情怀的精神力量。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河南24名参赛运动员最终收获9枚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迄今为止,河南运动员已经在亚运会上夺得98金、50银、33铜。河南健儿的亚运参赛史,就是几代河南体育人拼搏赛场,推动河南体育由弱变强,为不断强大的祖国争光、为不断发展的河南添彩的历史。

  河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之后,至1958年,篮球、排球、田径、体操、乒乓球、自行车、射击、航空模型、飞机跳伞等运动队先后建立,基本上仍可概括为“三少”,训练单位少、项目少、队员少。即便如此,白手创业的河南体育仍不乏亮点。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河南在田径、海模、射击、跳伞等项目上屡破全国纪录,3人夺得金牌,其中,19岁的潘从仁在航海模型比赛中为河南体育夺得第一枚全运会金牌;1960年5月24日凌晨,河南籍运动员王富洲带领登山突击队,首次从东北山脊登上珠穆朗玛峰;1963年10月,河南省女子篮球队首次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成为河南三大球项目第一支甲级队。

  1974年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亚运会。里程碑式的大赛中,两位河南选手大放异彩:苏之渤为中国队夺得包括亚运首金在内的3枚射击金牌;张立夺得乒乓球女团、女单、女双3枚金牌。这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拿下3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

  德黑兰亚运会宣告了中国体育在亚洲的“王者归来”,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则拉开了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大幕。1979年,河南姑娘葛新爱揽下世乒赛3金1银,为中国乒乓球再续辉煌;1981年,河南女射手巫兰英在阿根廷飞碟射击世锦赛上,成为中国第一位射击世界冠军。

  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走过70年的河南体育也有低谷,但相伴随的,是更努力的奋斗和更辉煌的崛起。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奖牌榜连续四届排名二十开外的河南决心奋起直追,省委常委会当年就通过了《关于尽快改变河南体育落后面貌的规划》,简称“三、五、八”规划,即: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改变落后面貌,八年(后改为十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星空体育。两年之后的1985年,河南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并位列金牌榜第五,为竞技体育储备了大批后备人才。随后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河南代表团成绩连续跃升,1983年成立的河南女足还勇夺第七届全运会冠军,成为咱河南自己的“铿锵玫瑰”。

  同样是在1983年,河南省体育学校更名为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由重点业余体校性质改为国家正式中专;1984年,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成立,标志着河南省高等体育教育步入专业轨道。1992年,河南体专并入郑州大学,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数十年来,省体育运动学校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领域持续发力,为推进体育强省、健康中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河南体育健儿也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绚丽绽放——国球双星邓亚萍、刘国梁交相辉映,陈中横扫跆拳道赛场,贾占波百步穿杨,孙甜甜为中国实现奥运网球“零的突破”,李雪英力举千钧,朱婷摧城拔寨,吕扬飞舟逐浪,鲍珊菊一骑绝尘……

  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刚刚卫冕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乘彩车压轴出场,河南姑娘朱婷的灿烂笑容打动无数国人。从1999到2009再到2019,从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为河南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邓亚萍到集奥运冠军、大满贯冠军于一身的孙甜甜,再到女排队长朱婷,国庆盛典中的河南奥运冠军们,正是河南体育健儿在各个时代里接续奋斗的缩影。

  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河南针对冰雪运动特点,立足本省武术、杂技人才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跨界跨项跨季选材之路,冰雪项目迅速崛起,5名河南选手历史性地站上了冬奥赛场。延迟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将于2024年2月在内蒙古举行,前十三届都无人参赛的河南,这次将组织起一支“冰雪军团”。

  统计显示,70年来,河南选手共取得奥运会金牌12枚、全运会金牌140枚。

  出色的战绩,既源于辛勤付出和顽强拼搏,也得益于坚持制和市场机制互补融合,得益于项目结构“谋篇布局”中衔接国家战略以及日臻成熟的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和梯队建设的坚实基础,当然还有重大赛事的影响带动——

  省体育局坚持“抓奥运带全运”,制定了《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实施精兵精品发展战略,推进项目结构调整改革;

  授予11个单位为“省市联办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实施“选星计划”,搭建起准入化、标准化、多元化赛事和选材平台;

  联合省教育厅出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与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同制定《关于河南省大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意见》,持续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推动体教融合驶入“快车道”;

  采取体育进社区进乡村、冠军进校园、体育俱乐部夏令营等形式,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活动,助力校园体育蓬勃开展;

  2019年9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举行,包括郑州奥体中心在内的体育及城市基础设施、办赛环境等“硬件”“软件”提升,为郑州实现了“办好一个赛,提升一座城”。2022年11月,省体育局同时出台《河南省引进重大体育赛事奖励办法(试行)》《对社会力量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奖励办法》,成功引进并举办F1摩托艇世锦赛、WTT新乡冠军赛、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WTA郑州网球公开赛、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等10余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观赛需求,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氛围,也通过媒体报道及境内外参赛者的镜头,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河南,提升了河南的城市品牌形象和国际化程度星空体育,展示了河南的文化魅力……

  出色的战绩,还伴随着遵守赛风赛纪以及反规定的出色表现。事实上,在每一块场地上都做到问题“零出现”“零容忍”,做到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也是河南竞技体育始终秉持、践行的追求。

  时代潮头之上,佳绩频传的河南体育也从未放慢改革创新的脚步。从1994年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体育部门与社会力量“联合办体育”、开河南体育职业化发展先河起,到“省队院办”“省队市办”,探索从未停歇,与此同时,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积极推进、创新举措佳线月,随着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完成,河南体育“重塑矩阵”,再启征程。

  2023年11月,第一届全国学青会在广西举行,学青会由原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原全国会合并而成,是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检阅。河南运动员在公开组比赛中夺得19金、15银、18铜,全国排名第十,历史最佳。

  2023年11月20日,河南省体育局在郑州召开冬训动员大会,吹响了备战巴黎奥运会、全国冬运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的冲锋号。

  一线队伍名将辈出,后备力量人才济济,河南体育的“出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记者 黄晖 李悦 通讯员 韦军伟 崔宇 本版图源:记者 邓放 通讯员 雷乃益 摄 新华社发)

搜索